核心提示:第四次G20峰会将于2010年6月26日-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作为“与世界对话”系列专题活动的一部分,中国青年学生亲临现场,感受G20,带来第一手的报道。
主办:全国青联
承办:中国青年报社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中国校媒记者亮相国际舞台

青年代表直击G20峰会

  加拿大多伦多G20峰会现场,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当地时间27日13时30分左右),7名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李燕茜,正在向参加G20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简短汇报她参加G20青年峰会两天来的感受。作为中国青年代表的李燕茜,同时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清华大学《清新时报》总编辑。她也是中国青年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一位。

核心报道

年轻的盛会:G20国际青年峰会

一场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议题开启了G20国际青年峰会的帷幕。中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青年代表纷纷抛出自己的问题,也多次将“中国经济”作为例证。

郭文纳:G20峰会中国后援团声压群雄

峰会落幕,胡主席呼声最高。华裔助阵,中国后援团喊“主席”绝对声压群雄……
[现场视频]

郭文纳:中国文化引各国代表羡慕

中国代表团7人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文化引各国代表欣羡,加拿大代表来华最心切!

谢炜:华人让多伦多从陌生到熟悉

二十分钟几乎是在与印度友团的欢声笑语和按动快门爽脆的咔嚓声中度过的。下午七时余大巴缓缓停靠多伦多大学圣迈克尔校区。

中国青年微博直击 G20充满中国元素

G20期间举办一场平行青年论坛,7名中国大学生参会,在他们微博发回的报道里,都认为今年的G20峰会中国元素无处不在。

李明心手记:被困在公寓里的青年代表

多伦多市的平时就像纽约一样充满活力,人潮拥挤,只是因为G20,因为这个街区戒严了,所以我看到的人比平时还要少……

李明心:G20会有中国青年代表团声音

在热烈的世界杯氛围中,这个周末将辟开一个角落,那个角落,属于加拿大,属于G20,也属于我们,中国青年代表团。

谢炜:我们相信挑战与机遇并存

20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40亿。G20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国家提供了一个共商国际经济问题的平台。

7名中国大学生出征G20峰会

6月25日下午,7个笑容满面举着“与世界对话”旗帜的年轻人出现在首都国际机场。他们是赴加拿大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国际青年峰会的中国青年代表,6月26日27日,他们将把中国青年的风采展现给全世界。

G20前方团队


李汇东
全国学联
驻会主席


张任
中央财大
研究生会主席

谢炜
暨南大学
团委秘书长

李明心
北大《北大青年》
报社 副总编辑

李燕茜
清华《清新时报》
总编辑

郭文纳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生会常务主席

彭湃
外交学院
团委副书记
精彩图片
G20背景

背景资料:G20简介

20国集团(英语:Group of Twenty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又称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

多伦多G20主题简介

峰会主题:多伦多G20首脑会议将重点关注全球经济的复苏、金融危机,以及上届20国集团首脑会议承诺的执行情况,同时为可持续和均衡增长奠定基础。

本届峰会四大议题

议题一:欧债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悬而未决,令各界对于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会否重陷衰退的争论和担忧四起。一些分析人士和机构认为,在财政“被收紧”的大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刚刚有所起色的经济复苏进程可能受到拖累,很可能出现持续数年低增长的局面。
  议题二: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
  从进入2010年的全球整体环境来看,各国在货币政策上的不同选择,已经打破了匹兹堡峰会上各国做出的刺激政策协调退出的承诺。全球退出政策的协调是个很难的问题,如果协调不好,无法做到有序退出,则完全有可能造成全球经济剧烈波动,从而导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这种风险不可不防。

议题三:人民币汇率问题
  二十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将于本周在韩国釜山召开,预计届时将听到许多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声音,而且除了惯常提及这一问题的美欧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国家官员会发表他们的看法。
  议题四:银行税
  英国和法国由于担心“道德风险”,纷纷于5月26日表示反对欧盟为防范未来银行倒闭拟征银行税的提议,这意味着目前欧盟在应对经济困境共识方面仍存在分歧。美国方面也表示,不同国家将采取不同方式,不应完全一致。

历次峰会
时间
地点
主题
1999年12月
德国柏林
就全球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形势、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0年10月
加拿大蒙特利尔
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减轻金融危机的危害等。
2001年11月
加拿大渥太华
主要就“9.11”事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G20在打击恐怖融资活动方面的作用等展开了讨论。
2002年11月
印度新德里
探讨了防范与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化、打击恐怖主义融资以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等议题。
2003年10月
墨西哥莫雷利亚
讨论了金融危机防范与应对、发展融资、打击恐怖融资以及全球化与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建设等议题。
2004年11月
德国柏林
会议讨论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金融部门机构建设、打击滥用国际金融体系、老龄化的挑战与移民、主权债务重组、布雷顿森林机构60年回顾、全球化背景下促进稳定与增长以及区域一体化等议题。
2005年10月
中国北京
“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的平衡有序发展”,各成员方将讨论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发展融资、发展理念创新等5个议题
2006年11月
澳大利亚墨尔本
以“建设和维持繁荣”为主题,着重探讨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发展问题、能源与矿产、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等话题。
2007年11月
南非开普敦
如何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改革问题
2008年11月
美国华盛顿
此次会议将把保持全球复苏在轨作为焦点,并将金融监管作为最热议题。
2009年4月
英国伦敦
如何摆脱目前危机,使经济尽快复苏;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监管,防止危机再次发生;
座谈现场传真
校媒报道

世界需要中国青年的声音

崔部长对中国青年积极融入世界寄予了殷切希望。他说:“青年作为中国最好的形象大使,要以自信和大方的姿态充分展现中国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针对现实中部分青年对日、韩及越南等国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崔部长分析了这种情绪持续存在的原因,包括青年对历史问题的集体记忆、国家实力的增强以及我国对争议问题的历史和道义支持等。他指出:青年人要以一种更加长远的眼光与世界沟通交流。我们在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要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风度翩翩中国外交官

直到现在我还兴奋不已,我真正领略到什么是中国外交官的风采。和崔部长座谈前,我照常做了些功课,了解他的从业经历之类的,网上他的照片多是严肃的。当我们进入外交部后,带队的老师也是严肃谨慎的。大家正在安排的座位,想排出既能将每个人收入画面又不失礼节的座次,这时门口一个洪亮的声音笑道:“呦,大家都到了,坐啊坐啊!”崔部长招呼大家坐下,让学生们坐近些,随行的外交部的同志坐到了后面,三言两语就安排好了座次,雷厉风行地解决了纠结半天的问题。

“碰撞” 还是 “冲突”

崔部长说,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Clash翻译为“冲突”还是“碰撞”?我认为“碰撞”好,文明之间先相互碰撞才能相互理解,碰撞会有不适,但并不意味双方起冲突。我担任了几年驻日大使,举日本的年轻人为例。现在国内有声音说日本年轻人对中国不满,若干年后会发动对华战争。可在日本街头,常常可以看见穿着时尚的青年一代,看到他们就会意识到他们无法复制历史上的军国一代,他们成长在富裕的时代,时代的使命不是战争而是发展。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需要更多了解,更不要说中西文明了。

崔天凯预测中日关系:前景乐观,慢慢发展

6月21日下午,就日本新任首相菅直人上任中日关系走向问题,记者采访了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前驻日大使崔天凯。崔天凯表示,日本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的就任证明了经济增长的需要,尤其是企业界的诉求正在带动和影响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前景乐观但不会一帆风顺。 崔天凯认为,中日关系正在进入由中国主导、日本与中国主动合作的时期。在小泉纯一郎任首相期间,日本在诸多问题上与中国僵持,耽误了在国际事务上与中国合作的机遇。此次菅直人上任伊始,便宣布不参拜靖国神社,这无疑释放了一个良好的讯号。

青年,中国的名片

志愿者的微笑,北京的名片。北京奥运会期间,耳边常常响起这句话,但是现在,我想把这句话改为:青年,中国的名片。外国媒体对中国的误解有多深?我无从得知,但我知道,作为一名中国的青年,我有义务把真实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即将于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G20峰会上,将首次出现青年的身影,我们的同龄人将再次把中国青年的声音传递给世界。愿外国媒体能通过青年这张名片,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

中国的外交需要青年,世界关注中国的青年

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说,中国的外交需要青年人,世界关注中国的青年。在以往的外交事务中,外国习惯性地认为“解释中国”的唯一代表只有我们的政府。而现在,把中国的青年也纳入“解释中国”的队伍中来,无疑能让世界更充分地了解中国。因为中国青年的思想正代表着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的思想。由他们来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不仅能够把鲜活的中国故事讲述给世界,也让世界真真切切地感受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青年应该有世界眼光

中国跟世界,就像两个人一样,中国现在是个成长中的孩子,外面的人不了解他,中国也不了解外面的人。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思考不同而发生了争执,这可以理解为是文明的冲突,但如果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上来说,便是沟通不畅的问题,因为文化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而文化冲突的原因在于沟通。